“法官,你好,我是来办理撤诉手续的,太感谢你们了!我诉请的钱不多,律师给我说打一场官司都得在一年以上呢,把我给愁坏了。没想到我昨天早上来你们法院立的案子,昨天晚上,被告就把钱转账给我了,真是太感谢你们了!”原告西安市未央区五环铝材经销部的经营者陈某某激动地和法官说道。
这得益于诉讼服务中心新成立的调解速裁工作小组。新年以来,诉讼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在立案工作中发现很多当事人在立案时都有调解的意向,愿意接受诉前调解。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研,诉讼服务中心成立了调解速裁工作小组。调解速裁工作小组由立案庭副庭长同两名人民陪审员和一名书记员组成。
61岁的李新平,原是未央区人大财经委主任,退休后在未央区人民法院做了4年的人民陪审员,经验丰富,责任心强,善做群众工作。64岁的贺群牛,原未央区人民检察员检察员,专业素养过硬,正直亲善。我院开展案件繁简分流之后,两位陪审员都积极表示愿意加入到诉前调解工作中,减轻审判庭办案法官的压力。
两名陪审员的日常工作,是从速裁团队挑选出来的案子中再挑选出案情简单、争议不大的案件进行庭前调解。庭前达成协议的,由调解速裁工作组的法官办理撤诉手续或者对调解协议内容进行审核确认,当场出具民事裁定书或者民事调解书。
3月15日,临近下班时间,陪审员李新平从当天诉讼服务中心新收案件中筛选适合调解的案件。看到原告西安市未央区五环铝材经销部与被告程某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后,发现原告诉请仅有5000元,于是当下给被告打电话。起初,被告情绪激动,说到,“欠款属实,但是本来打算给原告支付剩余货款时,原告却在村上散布谣言说他人品有问题,所以就不愿意偿还了,如果还钱,要求原告先赔礼道歉”。李新平老师耐心听完被告的叙述后,以长者的口气开始做调解工作,“小伙子,你看,是不是咱欠钱在先,而且欠钱都是在2015年了,这都过了三年的时间了,是不是咱把钱存银行都有利息呢,原告做个生意也不容易,为这点钱还要打官司……”经过半个小时的倾听、耐心疏导,最后被告表示“大爷,我听懂你的话了,不是不给他钱,就是气不顺,给您说说气也就顺了,我一会给他转账吧,我人在江苏呢。”于是,就有了开头一幕。
这些“不穿法袍的法官”能够减轻当事人的对立情绪和怀疑态度。他们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工作经验、人生阅历丰富的特点,通过唠家常、讲道理,做当事人的思想工作,当事人往往更愿意接受。仅一周时间,调解速裁工作小组就及时调处案件36件,最快的10分钟就结案了。
人民陪审员参与诉前调解既能让当事人感到轻松、和谐、温馨,从心理上消除对抗,又能促进纠纷的圆满解决,减少了繁琐的诉讼程序,使打官司变得简单高效节约。通过一张笑脸相迎,一句暖心话相劝,一杯茶水相敬,努力将司法人文关怀融入调解过程中,让当事人在宽松的气氛中握手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