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不但牵动着考生和家长的心,也牵动着法官的心。6月11日,张家堡法庭顺利调解一起涉及家有高考生的离婚案件,取得良好效果。
小王的父母发生矛盾有三年了,小王的母亲第一次起诉离婚被判决驳回了诉讼请求,第二次起诉也被判决驳回,小王的母亲上诉至中院,判决维持原判。根本原因在于小王的父亲不同意离婚,且愿意并努力改善夫妻关系,给即将上高三的小王创造一个稳定的学习环境。可是,夫妻之间的积怨太深,小王的母亲无法忍受,又起诉离婚了,开庭的时间离小王高考只有不到3个月的时间。
当然,小王的父亲更不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和小王的母亲离婚。通过婚姻家庭考卷,主审法官薛敏丹发现,小王的父母之间的夫妻感情已经非常淡漠,但都对小王非常关心。通过庭审,薛法官认为小王的父母对小王的抚养和财产的分割分歧并不大,焦点在于该不该在小王的高考前夕离婚。如果夫妻感情确已破裂,且小王的父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话,就要询问小王愿意随父亲还是母亲生活,这样可能会影响其正常学习和生活。薛法官在庭后调解时,希望小王的父母能不能顾及小王,暂不离婚。小王的母亲坚决反对,不但要求离婚,还要求在高考前专门照顾小王。同样,这对于一直抚养小王的父亲来说,也是不能接受的。薛法官让小王的父母回去考虑一周。一周后,薛法官又专门约小王的父母到庭调解,提出了先调解离婚并对小王保密的方案,让小王顺利渡过高考难关。小王的母亲同意,但是小王的父亲不相信小王的母亲会对小王保密,调解再一次失败。在经过多次的电话沟通,小王的父亲终于同意离婚。可是,在签署调解笔录的时候,小王的父亲反悔了,觉得在小王的人生关键时刻离婚不妥,调解工作再一次陷入僵局。
然而,薛法官并没有放弃,在忙碌的工作之余,给小王的父亲发短信陈述其中的利害关系,其再三请求薛法官不要立刻判决离婚。考虑本案的特殊性,薛法官再次将小王的父母约到法庭,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看着眼前针锋相对、互不信任的俩人,薛法官提出,能不能先做一个谈话笔录,在谈话笔录中记载双方的调解意向,待小王高考结束后,即6月11日,签署正式的调解笔录,领取调解书并履行给付义务。此时的双方均表示同意,在谈话笔录上签字后满意地离开了法庭。
回到家后,夫妻双方齐心协力地做好小王的高考后勤保障工作,一起送小王参加高考。6月11日上午9时,依照约定,小王的父亲带来了10万元现金,小王的母亲带来了房产证,来到法庭签署正式的调解笔录、领取调解书,并现场履行给付金钱和返还房产证的义务。
看着小王的父母一起去银行存钱的背影,薛法官深深地为小王感到欣慰。因为婚姻里除了有爱,还有责任!希望感情已经破裂的夫妻在离婚之前,都能顾及孩子的感受,妥善安排好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最大限度地维护孩子健康成长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