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争创“平安鼎”|保姆摇身变女主 诉至法院为哪般
作者:未成年人案件综合审判庭 李欣  发布时间:2018-08-17 16:18:01 打印 字号: | |
  50岁的保姆与八旬老人从情人关系再到结为夫妻,继而因继承房产与其子女对簿公堂,这听起来像电视剧的情节真的就在现实中发生了。最终在家事法官的不懈努力下,使这场爱恨情怨交织、法律与道德对抗的纠纷得以妥善化解。

               不堪忍受家庭暴力 孤身来到西安打工

  2014年的郑花还是一位外县的农民,因不堪忍受丈夫长期的家庭暴力,孤身逃到西安打工。一日的早晨,在人力市场上,纯朴的她引起了一位年过7旬老太太的注意,在简短询问了郑花的个人情况后,对其遭遇多了几分同情。而她则称有一位八旬的哥哥,瘫痪在床不得动弹,但家中4个子女都不闻不问。郑花听罢不免对这个家庭、这份工作产生些许的不安,但得知能够拿到2000元薪水时,还是满口答应了。毕竟这2000元对于一个刚来西安打工的农民而言,还是极具诱惑力的!

  就这样,郑花来到老张家里开始了曲折的保姆生涯。也就是从这天起,彻底改写了她的人生,那种莫名的不安慢慢变成噩梦的开始。

               悉心照顾产生真感情  相依为命结为连理枝

  郑花尽心竭力、无微不至地照顾老张的日常起居,陪他聊天、看电视,相处得十分融洽,老张也从一个郁郁寡欢的瘫痪病人变得喜欢主动聊天。时间一天天过去,直到2015年,老张妹妹并未向郑花支付分文工资。百般无奈的她,选择离开了老张。谁知,从郑花走后,老张便不吃不喝,寻死觅活。无奈之下,老张的妹妹通过多方打听,终于再次找到郑花。这时的郑花才发现,不经意间,老张和她都已习惯了彼此,不能再分开。

  于是,两个人的关系更亲近了,像夫妻一样开始生活。不料好景不长,郑花的丈夫打听到其住处,开始各种报复,受到恐吓的郑花只得选择再次离开。老张为了挽留眼前的郑花,提出让其与丈夫离婚,然后和他结婚。并为了表达自己的诚意,写了一份遗赠抚养协议书,表示愿意将现在住的这套房子在他去世后赠与郑花。郑花被老张的一片真情所打动,也深知原来的家庭并不能给自己带来幸福,所以毅然决然、费尽周折与丈夫离婚后,不久便与老张登记结婚,那时老张已经83岁,郑花50岁。而老张的子女自始至终没有看望过他,对于二人的结合更不知情,直到对簿公堂。

               老人遗产惹争议 对簿公堂打官司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短暂。2017年6月,老张病逝。就在当天,四位子女要赶走家中的郑花。而当郑花拿出与老张的结婚证与赠与协议书时,四位子女不禁被惊呆了,就此引发激烈的争执。郑花指责着子女们的不孝,哭诉着自己的委屈,而子女们一边质疑着这一切的真实性,一边将郑花从家中赶走,并换了门锁。郑花沦落街头,无处落脚。无助的她终于走进了法院,想要给自己讨个说法。

               法庭初见面 矛盾尤凸显

  作为这起继承案件的承办人,初见郑花的印象是:瘦弱!身高不到1米5,体重不足80斤,低头啜泣不止,没有任何语言。究竟有多大的冤屈呢?我一边耐心倾听她的讲述,一边认真地做好记录。

由于该案属比较复杂的继承纠纷,为查清案情,我们要尽最大努力传唤当事人到庭。为找到老张的子女,我们穷尽了一切送达手段,电话、短信、微信、现场送达都无法联系到他们。我和书记员只得选择“守株待兔”的方式,连续3天在他们居住的小区等候下班回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最终依法送达了开庭传票和诉状副本,并且经过耐心释法明理,均到庭应诉。

  公堂之上,四个子女怒不可遏,情绪异常激动,斥责道:“你就是狐狸精,费尽心机和老爷子结婚,骗他给你写了赠房协议书,凭什么起诉我们?有什么脸面要房子?我们坚决不会给你!请求法院处置这种应当受到道德谴责的人!”郑花泣不成声:“李法官,我不是为了老张的房子才与我前夫离婚,我和老张生活在一起时,对他照顾得很周到,他对我也很好。我们俩相依为命,老张说他的孩子不孝,自从他瘫痪后没有人照顾他,特别伤心失望,觉得自己就算去世后都没人知道。是我的出现让老张重新点燃希望,才主动提出与我结婚。为了让我以后有个落脚处,给我写了遗赠抚养协议,都是他自愿的。”“你原本是有家庭的,看老爷子有利可图,就抛弃了原来的家庭。你才50岁,老爷子80多了,没有利益驱动,你会愿意和老爷子结婚?不就是为了分他的财产吗?”“和老张结婚,我确实承受了太多太多,我的孩子已经和我决裂,村里的人对我指指点点,街坊邻居对我闲言碎语。现在老张不在了,我也非常痛苦,希望法院能主持公道,把房子判给我,让我有个住处,也有个念想……”

               费劲周折查案情 水落石出还公道

  因为家事案件具有隐蔽性、隐私性、当事人举证能力差等特点,我多次来到郑花居住的小区,与居委会相关领导和居民了解老张生前的生活状况、郑花的为人品行及四子女有无尽到赡养义务。经过核实,初步认定郑花的陈述属实,四子女中偶有人来探望,但均未尽到赡养义务。而当我在医院见到本案的核心证人即老张的妹妹时,真相逐渐浮出水面。她患有重疾,卧床不起。通过她的口述印证了我的初步判断:子女不尽孝道,郑花有情有义!临走前,老张的妹妹紧紧握住我的手,说了8个字,至今让我难忘:“希望法院惩恶扬善!”并交给我一张光盘,说里面的东西可能会帮助到我。匆匆赶回办公室的我,迫不及待地打开光盘,视频里的老张已经相当虚弱,在医院的病床上费力地说:“我虽然生了4个娃,但是没有一个孝顺的,甚至有的都没有来看过我。郑花确实比我亲娃好太多了,从她开始照顾我时,我每天都吃得好、喝得好,卧病在床从来没有得过褥疮,我没有什么可以给郑花的,也活不长了,等我死了,只有这套50平的小房子,我愿意给郑花,作为我的心意!”

  在铁证面前,我对四个子女不赡养老人的行为给予了极其严厉的批评,其中一个女儿感受到自己的过错,自愿放弃诉权。随后,从法律的角度,深入剖析了整个案件,并从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的角度,说服当事人要争取调解,达到矛盾实质性化解的目的。同时,我邀请了当地的居委会干部、人民调解员、家事调解员共同参与调解工作。最终郑花选择离开西安,房子留给老张的另外三个子女,每人自愿向郑花支付4.33万元,并当庭履行。

  就此,这起家事案件得以圆满化解。
责任编辑: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