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高铁新城人民法庭,因两名小学生打架而对簿公堂的双方家长握手言和,达成被告向原告一次性赔付7000元、互相道歉的和解协议。当庭履行后,双方家长对法官的耐心调解连声感谢,并希望两个孩子可以一如既往地友好相处。
小徐和小林系西安市某小学五年级的同班同学,2020年9月10日,小徐和小林在课间发生口角,继而发生打架,小徐头皮破裂出血,小林也轻微受伤。因双方父母对责任承担及赔偿标准存在争议,小徐的父母一纸诉状将小林的父母诉至法院,请求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后续治疗费等各项损失1万余元。
该案受理后,承办法官方圆首先与事发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到诉前学校已经组织过双方家长进行调解,但两个孩子各执一词,双方家长都认为自己孩子是无辜的,最后未能达成调解意见。考虑到小徐和小林系同班同学,均是未成年人,调解无疑是更为妥当的方法,遂组织原、被告进行庭前调解。由于小徐头部受伤较重还需继续治疗,小徐的父母情绪激动,小林的父母认为事出有因也是寸步不让,调解工作陷入僵局,法官遂决定开庭审理。
了解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审理中,法官围绕事件发生的起因和经过进行了重点调查,通过事件发生时目击同学的陈述及班主任老师的事后询问,法庭查明双方发生纠纷的起因是课后小徐“恶作剧”将饮料洒到小林凳子上,小林发现后狠狠踩了小徐一脚并将其书本扔在地上,双方继而厮打起来,小徐头部受伤系双方在厮打过程中,小林随手拿起课桌上的水壶朝小徐身上扔去所致。
通过庭审调查,双方父母发现自己对事情经过了解并不全面,对立情绪逐渐缓和。觉察到庭审现场的微妙变化,法官抓住时机劝解双方:孩子作为未成年人,还没有学会控制自己情绪以及如何处理和同学间的一些矛盾。作为家长在弄清事情原委后,要正确引导,一方面不能对孩子一味的溺爱和袒护;另一方面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将关爱的重点转移到培养孩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上,让孩子在这次事件“特殊”的经历中吸取教训收获成长。而父母要做好表率,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最终,在法官的耐心劝解下,双方家长意识到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对孩子的不当行为向对方道歉,对赔偿事宜达成和解协议,这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法官寄语】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在校园学习生活中,因与同学的小摩擦、发生争执、不注意安全而造成自身伤害时有发生。作为学校和家长,要及时关注孩子动态及心理健康,在发现有不良苗头时应及时给予正确引导,同时还应加强安全防范教育,提升未成年人自我保护和自我约束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