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进一步缓解法官干警非审判性事务负担,未央法院耗资20余万元,为各业务部门配备了14台智能三孔档案线装机,该设备可在卷宗放置到位的情况下,15秒内一键自动打孔、穿线、剪线,不仅保证了档案样式的一致性和美观性,更大为压缩了卷宗整理时间,为提升结案“未央速度”注入了新动能。
去年以来,未央法院借迁入新址的契机,多措并举,不断深化智慧法院建设,利用信息化技术助力提升审判执行质效。
一是云端审判。在“陕西法院微庭审”等平台的基础上,该院打造了“网上立案室”和12个互联网法庭,2020年通过互联网立案1059件,开庭984次,涉及案件847个。为避免互联网平台审理刑事案件时潜在的安全隐患,在未央区看守所部署了基于内网的远程提讯平台,2020年共通过该平台审理刑事案件134起。
二是集约送达。为破解“送达难”问题,该院在诉讼服务中心打造了以失联修复技术为核心、以电子送达为支撑的集约送达中心,与已运行近三年的区内律师事务所电子邮箱送达方式形成了良好的互补。2020年,共发起电子送达12898次,送达成功12476次,成功率97%。开发了基于内网的“开庭公告发布平台”,法官足不出户即可将庭审排期发布至诉讼服务中心外的大屏幕,彻底告别了“楼上楼下张贴排期公告、院内院外频繁电话沟通”,让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司法获得感。
三是指尖阅读。为拓宽法官干警学习法律法规、经典案例、学术论文的渠道,该院在内网搭建了“数字图书馆”平台,该平台以中国最大的数字知识平台“同方知网”旗下的“中国法律知识资源总库”为主要内容,不仅具备检索和下载文档的功能,还嵌入审判系统,法官干警在办案过程中可直接进行法律查询、类案对比、量刑分析等操作,“指尖阅读”已经成为提升法官干警专业素养的新途径。
这些新系统、新平台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审判质效,减轻了干警工作负担,也给诉讼群众提供了方便。特别是在疫情防控期间,该院利用信息化技术,在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较好地履行了审判职能,真正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
下一步,未央法院将继续夯实信息化建设基础,扬优势补弱项,奋力追赶超越,用永不打烊的司法服务,守护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