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地区经济发展和软环境的综合体现。近年来,未央法院速裁审判庭以速度、科技、联动、宣传四大要素为支撑点,多维发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速度要素:案件审理“提速”·涉企纠纷高效化解
2020年6月,在审理一起标的额达1400万元的买卖合同纠纷案时,突遇停电,面对即将达成调解协议的当事人,为了让他们不再来回奔波,法官决定手写笔录,借着走廊窗边的光亮继续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次日,一面书有“一心一意为民办事,依法办案快速到位”的锦旗送到速裁审判庭。“停电的时候,我以为这次要白跑一趟了,没想到法官尽职尽责,创造一切条件帮我们调解,真是太感谢了。”原告激动地说。
作为“简案快审”部门,速裁审判庭始终扮演着“冲锋者”的角色,以“速裁”为牵引,以“为民”为宗旨,汇聚了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的新动能。2020年,共审结案件12240件,结案数占全院民事结案总数的41.79%,6名员额法官人均结案2040件,调撤案件9579件,调撤率78.26%,案件平均审理时长24.1天,其中涉企案件11418件,调解撤诉8983案。
科技要素:智慧法院“升级”·科技驱动优化服务
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和大数据技术的驱动下,通过“e法庭”和“金融类案智审平台”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当事人少跑腿,切实减轻群众诉累。
被告施某是一名消费观念超前的“月光族”,2019年因购物需要,在原告某保险公司的金融平台贷款9万余元。2020年初,受新冠疫情影响,收入骤减,无法按期还款,她选择更换电话逃避债务,原告诉至未央法院。速裁审判庭第一时间通过“金融类案智审平台”的失联修复系统,对其活跃联系方式进行修复。电话拨通后,其母亲答复:“我女儿愿意调解,但因工作调动现在外地,无法回西安应诉。她年纪还小,又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千万别把她列入失信黑名单……”为了快速化解矛盾,法官助理与双方约定时间,通过“e法庭”让他们“面对面”沟通。调解协议达成后,法官当场制作调解笔录与调解书,并通过电子邮箱向双方送达。
“本需要邮寄、公告等程序审理的案件,通过线上平台,只需一次修复、一场调解就圆满化解纠纷,不仅减轻了当事人诉累,也为法官减负。”速裁审判庭庭长郭丽华说道。
科技平台中的大数据技术让送达、证据存取等问题得到解决,屏对屏、键对键、网对网、线对线的方式让当事人之间实现远程互联互通。2020年至今,速裁审判庭通过“e法庭”和“金融类案智审平台”在线审理涉企业案件428件。智慧科技带来的服务升级,也让当事人更加放心,企业更加安心。
联动要素:诉源治理“探索”·诉调对接校准靶向
依托陕西金融消费纠纷调解中心与中国中小企业调解中心两个工作站,通过“阶梯式”团队合作模式,积极探索金融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在保障涉诉企业合法权益的同时,凝聚联动合力,助力营造企业健康发展的环境。
2019年,叶某因生病住院,从原告某保险公司的金融平台贷款6.7万余元,后因无力偿还,逾期达586天,原告诉至未央法院。案件受理后,速裁审判庭采用“阶梯式”团队模式,先由特邀调解员与叶某电话联系,确定调解意愿。电话拨通后,叶某情绪非常激动,表示自己经常接到催收电话,早就想解决纠纷,便约定了来法院调解的时间。调解中,叶某表示自己并非不愿还款,只是因生病需要一直服药,实在无力偿还。经调解,原告采用特殊减免政策,免除债务近4万元,其余借款通过分期方式还款。
“我们的案件经过诉前调解及时得到了回款,这种更加缓和的方式不仅化解了纠纷,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某保险公司负责人说道。
与此同时,速裁审判庭还与立案庭强化联动合作,细化案件分流标准,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促进更多纠纷通过源头化解,2020年至今,诉前化解纠纷9393件,让企业更省心省力,也降低了不良资产可能引发的金融风险。
宣传要素:宣传引导“深入”·法治能量夯实保障
“在法律宣讲活动中我们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向企业员工普及法律知识,也用令人警醒的法治故事强化企业员工法治意识。在正确的宣传引导下,辖区内越来越多的企业行为得到规范,法治意识得到提升。”速裁审判庭庭长郭丽华说。
2020年以来,速裁审判庭先后42次深入辖区内企业开展宣传活动,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法治意识,促进依法经营,让更多的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萌芽。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优化法治服务、赋能营商环境的道路上,未央法院将继续在探寻创新服务方式、强化审判职能等方面下功夫,用更快的解纷速度回应群众诉求,用质效更高的案件规范市场规则,用更强的法治引领激发企业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