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为何能持续运转?被执行人到底有无可供执行财产?近日,未央法院执行局叶军法官团队在执行一起案件时,遇到了一个“神秘”的账户。
某公司拖欠时某工资,经仲裁委裁决,由该公司支付时某工资、经济补偿金等6.4万元,并补缴社会保险。因该公司未履行裁决义务, 2021年7月21日,时某申请强制执行。
法官依法启动网络查控程序,并前往被执行人公司调查,但均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该公司负责人也表示经营困难,无力履行义务。后申请执行人向法官提供了该公司在某银行的一个账户,称被执行人经常在该银行办理结算业务。法官通过网络查控程序查询,但系统显示无该银行账户信息,前往该银行柜台调查发现,该账户余额为零。法官敏锐地察觉到该银行账户可能存在“猫腻”,于是调取近一年的流水,经过仔细核对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被执行人先转入50元并立即转出,之后几分钟内就有大额款项进账,这个情况短期内出现了两次。至此,这个“神秘”的账户终于浮出水面。为避免“打草惊蛇”,法官并未例行公事直接冻结该账户,而是与银行沟通协调,要求密切监管该账户,一旦出现上述异常情况,及时冻结并通知法院。
2021年8月26日,法官在下班途中接到银行工作人员的紧急电话,称该账户刚刚转入了50元,按照以往交易规律,随后可能会有大额进账。次日上午,法官在上班前赶到银行,而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因无法从账户提款也来到银行,法官立即稳控住该负责人,并安排干警前往柜台扣划了全部案款。之后,法官通知双方当事人到庭,对被执行人公司负责人隐瞒、逃避执行的行为进行了训诫。最终,其主动承认了错误,并在付清案件款的基础上,与申请执行人协商解决了补缴社会保险事宜。近日,申请执行人向法官送来一面书有“执法为民,清正廉洁”的牌匾表示感谢。
【编后语】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人民法官的初心就是“司法为民”。实现“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既需要公正的审判,也需要有力的执行。为了早日兑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决向“执行难”宣战,切实破除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藩篱,未央法官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