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法院要闻
延伸司法服务“触角”“四变”助力提升诉源治理效能
作者:立案庭 严融 李峰  发布时间:2022-11-18 16:24:53 打印 字号: | |

近年来,未央法院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深化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的要求,把诉源治理作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举措。立案庭积极融入区委领导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于2021年7月入驻区社会治理中心,设立诉前调解室和司法确认室,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线上线下接待群众咨询3200余人次,登记各类纠纷1099件,调解成功371件,司法确认96件,督促履行各类调解协议300余件,履行到位率达80%以上。

强化党建引领,变“满盘沙”为“一盘棋”

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融入全区多元解纷工作大局,借力“323”未央治理新模式,打破单一办案的固有思维,坚持“府院联动”,建立由法院统筹、社会治理中心成员部门共同参与的工作模式,整合信访、法律援助、人民调解资源,优化服务供给模式,将法院解纷职能融入基层解纷网格,充分发挥多元、推动、规范、保障等作用,汇聚起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强大力量,不断提高调解成功率,增强司法公信力

整合治理功能,变“多条线”为“一股绳”

不断延伸诉讼服务职能,要求法官做矛盾纠纷的“调解员”、重大纠纷的“消防员”、调解工作的“指导员”。积极与现有调解组织“联手”,在已有交通事故纠纷调解室、特邀律师调解工作室、“一带一路”商事调解中心未央法院调解室等平台的基础上,安排专职法官对诉前调解提供指导,固定法官助理和特邀调解员进驻区社会治理中心,不断完善司法确认程序,把诉前调解各方力量整合起来,拧成一股绳。诉前调解室根据群众需求,整合解纷资源,完善对接机制,积极参与家事矛盾纠纷化解、社区公共事务协商等专业调处工作,对达成协议的案件,符合条件的迅速通过“绿色通道”优先司法确认。

创新调解模式,变“简笔图”为“工笔画”

坚持科技赋能化矛盾,面对地域空间等因素限制,从群众实际情况出发,推进“互联网+调解”机制建设,通过网上调解、视频调解、电话调解等方式在线受理、调解矛盾纠纷,为群众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率的多元解纷方案。同时,坚持“三个注重”,即注重条块结合,属事属地联动,让当事人求助有门;注重调解优先,多元化解联合,诉讼审判兜底,让案件化解有保障;注重类案指导,促进资源联通,让群众遇事有借鉴。

坚持人民至上,变“陌路人”为“一家亲”

入驻区社会治理中心开展调解工作,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一阵风”,必须提供精准化、常态化的服务。他们坚持能动司法,以百姓心为心,下足米粒雕花精细功夫,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面对不同的当事人,他们仔细观察、倾听诉说、询问走访、认真分析,熟悉群众思维方式,抓住矛盾焦点,找准工作切入点,选择合适的调解方法,推动法、情、理融合,努力让纠纷迎刃而解,不断提升诉源治理效能,真正为老百姓提供门槛更低、内容更多、范围更广的司法服务,让关系破裂逐渐走向陌路的亲友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责任编辑: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