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
对于未央法院而言,执行案件与营商环境从来都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企业的需求在哪里,群众的关切在哪里,司法为民的脚步就会及时跟进到哪里。
因为,这不仅是“营商环境突破年”的具体要求,更是“作风能力提升年”的现实检验。
6月20日下午,西安工业投资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李东升一行专程来到未央法院,送来书有“温情执法优化营商环境,优质服务护航企业发展”的锦旗和言辞恳切的感谢信。
“衷心感谢未央法院执行法官杜娟在案件办理过程中,锲而不舍化解矛盾,为我们提供公正、优质、高效的服务,帮助集团所属企业渡过难关,让我们切实感受到了司法的权威和法治的力量……”
营商环境,一头事关发展稳定大局,一头连着普通百姓生活。
2008年,某建设公司与西安工业投资集团下属的某制药厂签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承包制药厂两栋住宅楼施工项目。历经3年,完成了全部工程并交付涉案住宅,但某制药厂却因经营困难等原因未能支付工程款。苦苦追索10年无果后,某建筑公司于2018年诉至法院,要求某制药厂支付工程款355万元及利息。
判决生效后,因某制药厂未履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未央法院杜娟法官多次前往某制药厂,敦促其履行判决义务,但该制药厂已经停产多年,连职工生活费、社保费等款项都无法保障,更无力支付工程款。
法律的温度,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面对困难企业的现状,未央法院党组高度重视,牢固树立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执行局长重点抓,召集执行法官团队充分考虑和平衡各方合法权益,多次专题研究解决方案。
经过数次的沟通了解、调查走访,根据某建设公司提供的线索,法官发现当年建设的两栋住宅楼中,尚有9套房产还未进行分配或对外出售,遂依法进行了查封,某建设公司申请对该9套房产进行处置。
由于某制药厂多年停产毫无收入,还面临上百名职工的生活、安置等困难,如果贸然启动处置程序,可能会导致困境进一步加剧,引发不稳定因素,案件再次陷入僵局。
民生问题大于天。司法为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企业解困,让老百姓满意。
一次次沟通过后,破解开的是双方的心结。本着面对现状、解决问题的态度,双方终于同意进行协商。
可是,因纠纷已发生15个年头,当新旧问题交织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严格按照判决计算,那么仅利息一项就高达240万元,对于多年停产的某制药厂而言,显然没有履行的能力。好不容易打开的协商局面,又面临新的考验……
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考验法官的初心、智慧与定力。
当案件一次次遇到阻力,杜娟法官并没有放弃,她拿出“绣花针”的功夫,与双方当事人分别沟通,耐心释法明理,希望双方互相体谅,妥善化解纠纷。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终于,盼来了最想听到的解决方案。
在法官的耐心调解下,双方均作出让步,达成和解协议,约定一个月内履行完毕。次月,某制药厂在其主管单位的支持下,如期将全部款项支付完毕。当企业撑住了,也就意味着员工的生活有着落了。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紧扣省委“三个年”活动、市委“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区委全面加快“首善区”建设工作安排,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的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全力打造“六个院”创全国一流法院,未央法院信心十足、力量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