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作为城市的细胞,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也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末梢。一直以来,小区人口构成复杂、服务管理规范不足、群众诉求日益多元是小区治理的常见问题,一件件日常小问题若不能得到有效化解,极易演变成为大矛盾。近日,未央法院未央宫人民法庭杨金翠法官聚焦小区“微治理”,以“精调消访”思路,完善“调立审执访”一体化工作机制,圆满化解一起信访案件。
2023年,张某在包年停车费到期之时,向小区物业缴付下一年度停车费被拒收,小区物业称需先交纳物业费才能缴纳包年停车费,但张某认为物业费与停车费分属不同收费项目,不应捆绑收取。因双方之间就费用缴纳问题始终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张某在小区内的停车费用由包年价格的每日2元,变为临时停车价格每日6元。后张某多次前往住建局投诉信访未果,遂诉至未央法院,请求依法判令小区正常收取包年停车费用、承担张某扣除包年停车价格后6天的临时停车费用26元与投诉上访产生的路费40元,并向张某书面赔礼道歉。
案件受理后,杨金翠与乡贤调解员刘安林通过翻阅案卷材料,敏锐地察觉到该案标的虽小,但双方间矛盾分歧较大、牵涉面较广。为高效实现“一案解,诉、执、访多源结”的解纷效果,法官与调解员第一时间前往小区实地走访、主动上门调解。
调解过程中,杨金翠了解到张某与小区物业之间的矛盾源起于3年前小区暖气管道安装。双方之间因入户暖气管道的打孔铺设该由物业还是业主承担产生分歧,张某因此拒绝缴纳物业费,小区物业在包年停车费到期后也拒绝再向张某提供停车包年优惠,张某三年来多次寻找相关部门信访均未能有效解决。找准矛盾症结后,法官从法理和情理上进行透彻分析,围绕双方争议焦点全面厘清是非对错,充分释明相关法律规定。调解员则从社区和谐稳定、友好和睦氛围出发,为双方进行心理疏导和正面引导。最终,双方放下隔阂,达成一致调解意见,张某向小区物业缴纳拖欠的物业费,小区物业退还张某停车费差价,双方就暖气开通使用也达成一致。
倾心为民生,点滴连民心。未央宫法庭聚焦个案切口中的共性问题,将诉源治理工作融入大调解、大信访格局,结合“精调消访”解纷思路,以更精细的调解促进诉源、执源双重治理的同时,也实现了信访问题的消除化解,在“调立审执访”一体的纠纷化解全流程、各阶段增强案结事了的实质性解纷效果。下一步,未央宫法庭将继续贯彻能动司法理念,强化“如我在诉”意识,进一步畅通立案、审判、执行、信访化解等工作的高效衔接,推动矛盾纠纷的一站式、源头处化解,切实打通服务人民群众的“最后一米”。